分鏡為何重要?在所有製作當中,分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?
除了廣告、電影,難道電視不需要分鏡?在台灣的產業中,似乎不太注重分鏡這件事,我們先來聊聊目前大部分的拍片狀況:
- 編劇的文字劇本像小說,很難變成畫面
- 導演現場想分鏡,與其他環節的溝通浪費許多時間
- 演員缺乏分鏡概念,許多用心設計的表演,鏡頭卻拍不到,白白浪費
其實,「分鏡」就是在拍攝前把文字(劇本)轉化成圖形(畫面)。在只有文字腳本的情況下,因為每個人對文字各有理解,可能導致導演、演員、攝影、造型、美術和燈光理解不一致,造成時間拖延—-也是影視產業最在意的:「資金的浪費」。

如果沒有分鏡會發生什麼事?
就是「浪費錢」!!!
如果你懂分鏡,會發生什麼事?
若在前製期,能夠好好規劃分鏡,在拍攝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突發狀況,讓拍攝能夠更加順暢,並集中火力專注在「創作」上。對作品本身及成本效益,是最划算的!
編劇如果懂分鏡?
可以讓腳本更有畫面,影像執行度、完成度更高。
導演如果懂分鏡?
這….是導演的基本功課吧!導演怎麼可以不懂?而且要事先做好,不要到現場再分鏡。
演員如果懂分鏡?
可以讓表演更精確。對於每個鏡頭(特寫、遠景、半身等),更精準掌握表演收放。
攝影師如果懂分鏡?
可以更有效率完成鏡頭美學,而不是在現場求及格。
製片如果懂分鏡?
可以精確估算製作費用、安排拍攝期的流程,減少拍攝天數,少一天,少一分錢啊!

許多知名導演,像是希區考克、張藝謀和徐克等國際導演,他們自己就是分鏡大師!(請參考文章)
身為影視人的你,何嘗能夠不理解呢?
因為林鉦凱不懂~